市民就診是否便利、坐診專家有何需求、醫館裝修工作推進得怎么樣了……這些都是市中醫醫院黨委書記李陳近來十分關心的問題。自梵凈醫館開診以來,他隔三差五就會到醫館走一走,全面了解醫館情況。
正所謂干一行愛一行,從主攻神經外科到醫院管理人才再到市中醫醫院,為了更快適應新崗位,李陳第一時間報了中醫培訓班。他說:“我從小就愛好傳統文化,大學期間還專門選修了中醫學相關課程,來到中醫醫院,也希望能夠更深入地了解中醫藥文化,更好地為醫生們做好服務。”
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。銅仁中醫藥文化自古源遠流長,早在隋唐時期便有僧人在梵凈山傳授中醫療法。轄區內生態優勢突出,藥用植物資源豐富,尤以梵凈山資源為主。
數據顯示,“十三五”期間,中國公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水平逐年提高,2020年達到20.69%。隨著中醫藥健康文化的普及度越來越高,中醫藥在群眾日常健康管理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2021年,銅仁市中醫醫院僅中醫門診接診量就達到38萬余人次。梵凈醫館的開館接診,讓更多人對了解中醫、喜愛中醫、信任中醫有了新的著力點。
“中醫能夠解決老百姓的常見病和疑難雜癥,尤其在防控新冠肺炎的斗爭中,中醫藥、中西醫結合療法在治療中發揮了積極作用。”李陳說,“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,我院積極發揮自身優勢,專門熬制了2萬余副中藥防疫湯,給隔離點和防疫卡點送去溫暖,為抗擊疫情貢獻了力量。”
今年3月中旬,梵凈醫館正式開館接診。作為全市拓展中醫特色、傳承中醫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,陸續吸引了大量尋醫問診的市民。
“為進一步提高群眾對傳統中醫中藥的認識,發揮市級龍頭中醫醫院的帶頭引領作用,目前我院正著手創建省級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。”李陳直言:“梵凈醫館作為全市弘揚中醫藥文化自信的著力點,其定位就是中醫藥文化教育宣傳基地。”
梵凈醫館,旨在更好滿足群眾健康需求的同時,進一步傳播和弘揚傳統中醫藥文化,全面提高中醫藥普及率,使中醫藥成為群眾促進健康的文化自覺。
進入梵凈醫館,記者發現除了專門開設有艾灸、針灸、全息灸、推拿、藥浴、正骨、拔火罐等傳統特色療法外,醫館還結合現代儀器進行輔助診療,提高診療效率和準確性。
“中醫藥要傳承就要守正創新,在堅守中醫藥治病經驗和臨床技術的同時,還要通過科學技術進一步提高中醫藥治病的療效。”李陳告訴記者:“在梵凈醫館,我們應該盡量做到規范性,而配套設施是不可或缺的一環。”
除了設施上的提升外,市中醫醫院還積極加大學術交流,加強人才培養。李陳表示:“通過搭建梵凈醫館中醫藥文化交流平臺,不僅便捷市民就醫,還為各大中醫專家提供了學術交流機會,促進共同成長進步。”
2021年,依托東西部協作機遇,東莞市中醫院、東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與我市中醫醫院簽訂“十四五”時期醫療衛生協作,為兩地中醫學學術交流和人才培養搭建了平臺。
如今,市中醫醫院專門設有東莞專家工作室,來自東莞的專家團隊除了在各幫扶點定點開展幫扶工作外,還被邀請加入到梵凈醫館義診日輪班坐診。
一花獨放不是春,百花齊放春滿園。下一步,市中醫醫院還將依托東莞專家團隊,定期開設培訓班、舉行學術沙龍等活動,培育更多的本地中醫專家。
“梵凈醫館對于中醫文化宣傳教育、弘揚中醫藥傳統文化、反映中醫藥科學技術、展示中醫藥學術傳承有著積極的意義。”李陳字句鏗鏘:“但愿世間人無病,何妨架上藥生塵。我們的愿望就是想做平臺、做文化、做引領,讓中醫藥文化遍地開花,讓黔東中醫藥成為中華醫藥文明中一顆璀璨的明珠。”(銅仁日報融媒體記者 李桃紅 譚齊源 劉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