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康路上,一個都不能少。殘疾人因受條件限制,求職路上困難重重。
送政策上門、開設免費培訓班、申請專項資金……多年來,銅仁市殘聯奔走在城市和鄉村,托起殘疾朋友的幸福就業夢。
早上7點多,在銅仁市萬山區旺家社區,51歲的張順平早早起了床,簡單洗漱完,吃了早餐就興沖沖地出了門。
臨近5月,陽光明媚,天氣正好,張順平來到了銅仁景航服飾有限公司,跟工友打了聲招呼,便坐到了自己的工位開啟一天的工作。
張順平是一名殘疾人,以前在思南老家種地,2018年搬到旺家社區,在市殘聯的推薦下,他來到銅仁景航服飾有限公司上班。
“以前外出打工不方便,只能在家種地,搬到萬山區以后,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,起碼可以找點買菜錢。”張順平說道。
張順平在剪線頭。
將兩張裁剪好的黑色布料中間夾上一片里襯膠,層層疊……“口袋”就做好了,楊再芬的速度比旁邊的人慢一些。
楊再芬在工作。
楊再芬是思南縣思林鄉人,患有小兒麻痹癥,行動不方便,丈夫患有精神疾病,時不時又犯病,意識不清醒,家里有2個老人要照顧,還有2個小孩在上學,經濟負擔很重,2018年搬到萬山區旺家社區,在市殘聯的幫助下,進入銅仁景航服裝廠上班。
“工作量按件計算,我做熟練了,一個月能拿到2500元,家屬現在在社區做保潔,一個月也有2000元,比在老家輕松多了。”楊再芬說道。
在縫制一組,安先孝正在埋頭干活,動作十分熟練。
安先孝在工作。
“他是聾啞人,從石阡縣搬到萬山區來的,剛開始教他,得一遍遍做示范。他很勤快,縫制衣服、燙衣服、釘扣子、搬貨,都是搶著干,一個月能拿到3000元。”小組長何玉菊說道。
何玉菊教安先孝干活。
殘疾人就業并不容易,有肢體殘疾的,有輕度智力殘疾的,還有先天性聾啞的。相比肢殘聾啞朋友溝通更加困難。為此,何玉菊還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手語。
銅仁景航服裝有限公司共有70名員工,其中有15名殘疾人。“市區兩級殘聯都很支持我們,經常送政策上門,給予我們很多幫助。”銅仁景航服裝有限公司負責人廖景偉說道。
“安置殘疾人就業,不僅解決殘疾人的生活問題,對企業還有多重優惠。”廖景偉介紹,根據相關政策,安置殘疾人就業的企業,可享多項優惠和補助。